运河文化是香河最鲜明的文化底色-pg电子官网官方网站
2024-04-30
本文摘要:运河文化是香河最鲜明的文化底色

廊坊新闻网讯千百年来,香河人以北运河为依托生存繁衍。

运河文化是香河最鲜明的文化底色

廊坊新闻网讯千百年来,香河人以北运河为依托生存繁衍。北运河香河段长21.7公里,这里沿河两岸绿树成荫,河面碧波荡漾,却没了舟楫往来。

而在古代,流经香河的“龙头凤尾北运河”是入帝都的通衢要路、南粮北调的重要漕运通道,香河因此被称为“首都之门户 漕运之咽喉”。

贯通南北,大运河孕育了水利文化、漕运文化、商事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。运河的开通,便利了南北文化的交流。

不少文人墨客纷纷北上,著名白话小说家、三言的作者冯梦龙,曾到香河一游,写下了《刘小官雌雄兄弟》《滕大尹鬼断家私》等名篇佳作。

千百年来,经过岁月洗礼的北运河香河段存留下许多历史遗存和古老民俗,如大名鼎鼎的金门闸遗址、曹家水务所遗址,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头屯中幡等,它们无不诉说着香河曾经的辉煌。在这里,可以寻访北运河部分历史河道及遗产点,聆听流传至今的运河故事,畅想当年白帆蔽日、船歌悠悠的盛景。

香河县已有千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中幡,就始于大运河,兴于大运河。“中幡”表演是民间花会的一种,融合了杂技、武术等元素。其表演道具中幡由三部分组成,分别是筒、面、楼。

9米多的筒是竹制的;6米多的幡面是布制的;幡楼为罗圈型,上中下三层呈塔型。据民间传说,中幡起源于隋唐时期。

乾隆十六年,乾隆乘龙船从江南回京,龙船一到,香河安头屯中幡会被召御前表演,各种绝活被演员演得出神入化。乾隆帝御笔亲题的中幡两面,一面题字“龙翔凤舞”,一面是“人神共悦”。从此,安头屯中幡会名声大振。

一百年后,清代咸丰皇帝也对安头屯中幡进行封赏。一种民间活动两次受到皇帝赏赐,这在中国古代并不多见。2008年,安头屯镇中幡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香河县也成为我国的中幡文化之乡。

为了把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”,香河县中小学有教授中幡的课程,有效解决了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。

运河文化是香河最鲜明的文化底色-pg电子官网官方网站(图1)

2014年以来,中幡传承人先后参加了央视一套《中国影像方志香河篇》、央视七套的《乡村大世界》《小胖子学艺》《全国农民春晚》的节目录制。民间艺人手中的中幡从香河的田间地头舞到廊坊,舞进北京,登上了面向全国观众的大舞台,让大众从那多彩华丽的中幡、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,领略感受到了运河文化之美。


本文关键词:pg电子网站,pg电子官方网站,pg电子官网官方网站

本文来源:pg电子网站-www.aqlwc.com